集销售、安装、改造、维修一站式服务商
中国机床装备制造业如何变强
“两会”上军工、航空代表认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生产设备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也把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作为16个重点之一。该方案涉及的首批项目将于近日正式实施。按该专项的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主要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航空航天、平台、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设备80%左右立足国内。
机床重大专项总投资达221亿元,在这221亿元的专项投资规划中,中央直接投资100亿元,其他均为项目带动,专项基本以招标的形式贯彻落实。既包括整机和数控系统产品招标,也包括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的项目招标。目前机床行业景气度大幅下滑,中低端产品销量在大幅下滑,不过高端产品(主要体现在一些大重型机床上)需求还比较旺盛。
目前,国产机床业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约为70%,而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仅为43%左右,对外依存度相当高;而高档数控机床,特别是高、精、尖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0%,给我国高速精密数控机床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经济步入调整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扩张将带动铁路、风电、电力设备等方面的需求,间接拉动了相关机床行业的需求。军工、航空等行业对高精尖机床具有较为刚性的需求,目前我国高精尖机床的落后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航空、国防事业的发展,国家势必加大投入,未来军工、航空事业的需求将对高精尖机床行业产生长久的拉动力。
二、机床行业需有所突破
综合多位行业代表意见,目前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困难仍比较大,尤其是首台(套)高端装备自主创新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应对高端基础零部件给予充分重视,加大国家财政资金和相关扶持政策的支持力度。
以往我国生产的加工中心数量不少,但普遍技术含量较低。“十一五”以来,整个机床行业,正在面临着一个黄金发展期,如何做到从重数量向提升品质的方向转移,为用户提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装备,一直是整个行业思考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的机床企业已有几千家,我县就有近百家,从市场需求看,不需要再增加普通车床、经济型数控车床、快走丝电加工机床等新的生产能力。同时,机床工业自身也应以较低的物质消耗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长期以来,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一直是制约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短板”。为什么高中档数控机床盈利水平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依赖进口。
在市场上,越是高档产品越受掣肘,在交货期和服务方面都不能满足要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这也是整个机床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应该继续加强关注的问题。
目前,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短板”问题已经受到高度关注,国务院相关部门领导不久前指示:解决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填平补齐的问题,而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这足以说明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施重大专项的战略任务已经拉开序幕,整个装备制造业应该向高附加值有特色的方向前进。我们应当通过对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资源的集成,进一步推动重大专项的实施,用科技的力量来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建议加大数控机床专项支持力度
军工企业代表认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陆续启动了16项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是其中之一。国家花了很大力气,想用国产数控机床取代进口产品。实际上进口.多的还是我们军工企业,被别人诟病的也比较多,但由于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产品还有一定差距,一些机床制造企业对相关应用工艺研究也不够,加上装备研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用户对使用国产机床的信心不足,在国防军工行业的推广应用仍受到了制约。
实际上,自专项实施以来,机床制造企业突破了高档数控机床研制的多项关键技术,并研制出各类型数控机床,部分高档数控机床已在国防军工企业得到了初步应用,如在某航空制造企业6台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实现了12项典型飞机结构件的小批生产;某航天制造企业采用专项支持的10台国产数控机床,开展了轻质高强材料、航天复杂机构和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国防军工企业是高档数控机床的主要应用单位,为了国家战略安全,同时也打破国外对高性能机床的封锁,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国产数控机床的研发水平,实现用国产自主研制的机床生产国防装备的目标。
为进一步加大数控机床专项投入,继续实施好专项,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全面满足国防工业的重点制造装备需求,有效降低国防军工企业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确保国家战略安全;出台鼓励企业使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相关政策,如在技改投入中对购置国产设备可降低企业自筹资金的比例、减免税金等,引导企业采购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国内无法满足需求而确实需要进口的设备,国内应同时安排研制,由用户企业和国内机床制造企业联合开展攻关,限期达到进口设备的关键指标,满足用户需求。
要使国产数控机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具体如何推进产学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对影响到机床可靠性、稳定性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促进成果应用。
四、加快高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
机械工业联合会代表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尤其是在高端装备方面,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装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产业,由海外开始陆续收回至本土,并采取了很多鼓励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鼓励投资商、制造商回归本土。
由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本身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市场营销优势和品牌优势,再加上政策扶持,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来说,是一个极大挑战。当前,新兴经济体也在加快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来吸收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一部分制造能力,和我国争夺市场、争夺投资。如果我们缺乏应有的敏感和危机意识,应对不当,贻误时机,不但无法改变现有的大而不强的被动局面,而且还会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可能落伍于部分发展中国家。
当前先进技术靠引进、高端产品靠进口依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严酷现实。高端机床、高端发动机、高端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均需要从国外引进。其中,高档数控机床90%进口,数控系统95%进口,仪器仪表70%进口。在基础零部件领域,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齿轮箱、2.5MW以上的风电齿轮箱、大型煤机齿轮箱、高速列车制动器、大型盾构机的电液驱动装置等几乎全部进口。虽然在船用柴油机方面我国与国外先进企业开展了合资、合作生产,但关键核心技术和品牌依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我国仍未摆脱“打工式”的加工制造地位。
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来说,.关键的还是加快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国家要想办法一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组织技术攻关。目前,我国的科研院所力量还非常分散,应该在整合集中方面想办法,大专院校也应该考虑如何参与进来。我相信几方面的力量组织在一起,我国一定能够逐步攻破技术瓶颈,突破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外企业垄断市场的现状,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能够提升整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五、把打造自主高端装备上升为国家战略
大型国企代表认为,高端装备制造,往大了说,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安全;往小里讲,关系到很多产业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近十年来,中国机械工业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大国,但还不是装备制造强国;而要实现“由大到强”的梦想,必须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和推进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高端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技术意义,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环节,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鉴定一个国家的机械工业是否强大时,人们都比较在乎几个方面的表现——是否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否具备较强的重大装备技术能力,是否具有较高的高端装备占有率,其主流技术装备品种质量是否处于世界..地位。实际上,就是要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得如何。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拉动内需和多项鼓励政策的驱动下,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在规模上实现了强劲增长。但是,中国自主品牌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普遍不强,中低端产能过剩、竞争尤为激烈,很多产业的高端环节都被外资品牌牢牢掌控;同时,在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长期以来一直被外资品牌“卡着脖子”。
过去几年中,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鼓励下,很多企业都对发展高端装备业寄予了较高的热情,无论是在主机层面还是在零部件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即我国的机械装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大,对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来说,我们还面临诸多的挑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工业化初期的需求爆发式增长期即将过去。去年以来,国内机械工业需求增长呈现出放缓趋势,这是我国工业化进程深化的必然结果;但另一方面,随着各行各业更追求科学发展,对装备水平、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相对于国际上低迷的经济局势,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比较强劲,这就使发达国家企业加大了到中国与我争抢高端装备市场的力度。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赖以成长的市场,正面临国外厂商更为激烈的挤占。
在新的经济局势面前,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要坚定信心,继续加强在技术提升、品质优化方面的努力,持续打造中国自己的高端装备制造品牌。同时,希望国家能为尚在发展初期的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更多的鼓励、支持与帮助,将打造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它们在与外资品牌的较量中获得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